【摘要】音乐的二次创作是指表演者(包括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表演意图。决定一个音乐形象是否具有灵性和艺术魅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力度和速度。
【关键词】强度、速度、音乐形象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演的艺术、抽象的艺术。每一个具有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都是由旋律、音色、强度、速度、歌词、和声、调式、曲式、配器等多种元素组成的,而这大部分是由歌词和音乐或所选择的音乐所决定的。音乐创作初期的发音体(包括乐器和声音)。正是在音乐的二次创作,即音乐的演奏中,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意图,力度和速度的运用,成为决定音乐形象的关键。
1。充分重视力度和速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力度和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音乐形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顺利地演唱、演奏一部作品,但最终却将作品表现得苍白、空洞、有形、没有精神。究其原因,不仅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而且还没有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导致这些缺点的外在表现就是未能准确地运用力量和速度。通过对比一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度和速度对于音乐表演的重要性。
1.《伏尔加船夫曲》一个显着特征是强度的使用变化。低沉压抑的男声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速度缓慢而平稳,表现出船夫迈着艰难的步伐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过程。作品揭示了俄罗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无尽的苦难,以及船夫们对自己不公平命运的抱怨和咒骂,以及被压抑的反抗精神。
2.《纤夫的爱》是一首流行的男女对唱歌曲。男声铿锵有力,女声柔和甜美,形成阳刚与阴柔的对比,同时又和谐统一。作品整体节奏明快,没有明显的强度或速度变化。主要遵循强-弱-强-弱两拍的节奏模式,交替流畅。这首歌展现了年轻人勤劳勇敢的性格和女孩温柔体贴的风格,诠释了人们对甜蜜爱情的热切追求和简单的生活态度。
3.《黄河船夫曲》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首音乐。通过变化的力度和速度,艺术地再现了黄河船夫在惊涛骇浪中奋战的惊心动魄、紧张场面,从而升华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团结一心,积极进取,乐观活泼的形象。
以上三首歌曲均以人、船、水为创作主题。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引用或借鉴了劳工口号。他们都清晰地运用了力量和速度的表现手法来准确地塑造各自的歌曲。音乐形象。不难想象,如果这三首歌曲的力度和速度互换,一定会违背原作者的最初创作意图,扭曲原有的经典音乐形象,彻底破坏严肃深刻的思想本质和强烈的思想性。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
2。仔细阅读乐谱,严格落实原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我们常见的乐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曲作者在每首乐曲的开头和旋律进行过程中都标注了单词和缩写。类别、数字和象形图的各种动态和速度的标记。这些标记代表了曲普品对作品演奏的基本设计,只要演奏者仔细阅读乐谱并严格遵循这些标记的含义,就可以对演奏者起到很好的指导和提醒作用。 ,它不会创造出与原创作者的设计有很大不同的音乐形象。
3。探索合理运用强度和速度塑造音乐形象的规律
有些乐曲并没有在乐谱中留下详细的强度和速度标记,而是给演奏者留下更广阔的二次元创作空间。音乐的特性决定了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来详细表达。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丰富的演奏经验和对作品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才能合理地塑造出令人信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音乐形象。
例如,Lucy Tan编曲的钢琴曲《北风吹》的引子部分,除了在歌曲开头注明使用自由分散节拍外,只确定了两个自由延伸标记和一个渐强标记旋律中。事实上,这首旋律的速度和强度变化很大。虽然只有30秒左右,但为了准确、细腻地刻画出寒冬贫困家庭中的主人公喜儿的美丽、纯洁和灵巧。要创建图像,您需要对强度和速度进行不少于 10 次更改。
强度和速度的变化也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轻、重、慢、快。力量和速度的表达作用如此重要,但优先考虑多少以及何时优先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除了遵循曲普品在原创过程中明确标注的强度和速度标记外,一般可以从9个方面来使用强度和速度。 1. 遵循由拍号和节奏模式确定的节奏规则。 2、正确处理旋律线的起伏、强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正确处理情绪起伏、强度和快慢的关系。 4、正确处理矛盾的紧张、强度、速度之间的关系。 5、正确处理音乐形象的空间距离、强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6、正确处理音乐形象的音量、重量、强度、速度之间的关系。 7、正确处理音乐形象本身运动的强度、速度与音乐表现手法的强度、速度之间的关系。